兰州晚报讯(记者张鹏伟实习生韩敏)1月23日以来,本报记者与兰州仁和医院、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工作人员一起,将本报“暖冬行动城市大爱”春节前最后一批28套爱心礼包分别送往禄家巷社区、伏龙坪前街社区、阿干镇民意社区的困难家庭。
钟宝成:爱心让我感到无比温暖
“每年过年,都是邻居给我们送来米、油,这就是我们的年货。今年你们不仅送来了年货,还送来了健康。”拿到一袋米、一桶油、一个健康大礼包和一张200元的免费体检卡,禄家巷社区贫困居民钟宝成说。钟宝成,今年57岁,憨厚、朴实。自父亲去世后,作为长子的他既要照顾母亲,又要照看弟弟。如今,弟弟已结婚生子,可他一直未娶。全家五口人至今挤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,弟弟和弟媳平时打零工,自己在照顾老母亲的同时,抽空去捡一些纸盒子、瓶子买些钱贴补家用。
“每逢春节来临,心里都有些失落。像我这样的家庭每到春节就犯愁,现在有了米和油,今年过年就不用愁了。你们的爱心让我内心无比温暖。”钟宝成说。
当翻到兰州仁和医院、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提供的200个棉签、100个创可贴和一瓶护手霜及价值200元的体检卡时,钟宝成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:“这些东西太实用了!以前家庭拮据,棉签、护手霜从来没有买过,创可贴实在不行时才买一点,这次送的够我家用一年的了。”
刘生华:重拾信心,明年出去找工作
44岁的刘生华,家住周家拐子,患有先天性腿疾,当医院的工作人员将春节礼包递给他时,他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,显得有些不好意思。
“老父亲今年73岁,患有结肠癌,妻子下岗了,女儿在上初二,自己又是这样的身体,真有些祸不单行的感觉,巨大的压力让我心情极度自卑。好在妻子通过努力开了一家小小的裁缝店,虽然月收入不足千元,但总有了一丝希望和盼头。今天接过你们的慰问品,真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。很感谢你们!”刘生华说。
刘生华感慨地说道:“其实,当我听社区说晚报要给我发放过年的米和油时,我的心里暖融融的,想到社会没有忘记我们,好心人士仍然惦记着我们。你们的爱,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。以前去找工作,由于腿疾,谁也不愿意雇佣,自己不打算再出去找工作了,今天,你们让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。过完春节,我要出去找工作,为了父亲,为了孩子,也为了妻子,我会尽一个男人的责任去面对一切,承担该承担的责任!”
1月23日以来,禄家巷社区、伏龙坪前街社区、阿干镇民意社区的28户贫困居民分别拿到本报与兰州仁和医院、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共同赠送的春节礼包,这也是本报“暖冬行动城市大爱”在春节前的最后一批慰问品。至此,本报已为近200户城市困难家庭送去了春节祝福。
90后女兵要长期资助李红颖
本报“暖冬行动”启动之初,武警甘肃森林总队90后女兵苏皖就致电本报,称想长期资助一名贫困学生。1月初,本报记者在五泉街道为贫困家庭发放春节礼包时,了解到和平新村社区16岁女孩李红颖生活异常艰辛,需要好心人资助。
李红颖的妈妈很久前离家出走,爸爸在2012年患肺癌去世,成为孤儿的她居住在大伯家。如今,李红颖就读于兰州56中九年级。
1月25日,本报记者将李红颖的情况转告后,苏皖说:“我很愿意做李红颖的姐姐,下周发了津贴后,我就可以长期帮助她了。”
而得知有人帮助她,李红颖十分意外,感激地说:“我一定好好学习,给自己一个美好的未来,感谢一路上有你们的陪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