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大目标
《规划》提出,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发展理念,以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为主题,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,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努力建成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,将旅游业培育成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推动力、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引领产业、展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生力军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重要贡献。
《规划》提出,“十三五”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要实现四大目标。一是旅游经济稳步增长。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%左右,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%以上,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%以上。到2020年,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,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,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。二是综合效益显著提升。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%以上。三是人民群众更加满意。旅游交通更为便捷,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,带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实,市场秩序显著好转,文明旅游蔚然成风,旅游环境更加优美,“厕所革命”取得显著成效。四是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。入境旅游持续增长,出境旅游健康发展,与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。
《规划》提出了旅游业综合管理体制、优化景区旅游服务管理、导游旅行社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举措,明确了强化政策扶持、加强法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保障措施。要求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或者专项规划,落实工作责任;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,加强协调配合,抓紧推进工作进度。
新闻链接
旅游业“十三五”规划十大看点
到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
规划明确“十三五”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,到2020年,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,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,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。
4A级以上景区将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
规划提出,到“十三五”期末,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20%以上,4A级以上景区实现免费WIFI、智能导游、电子讲解、在线预订、信息推送等全覆盖。
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制定实施细则
规划提出,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。将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,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,加强监督检查。鼓励机关、社会团体、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休假时间。
重点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
规划提出,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带、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、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、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、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、长征红色记忆旅游带、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、青藏铁路旅游带、藏羌彝文化旅游带、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等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。
新建、改扩建10万座旅游厕所
规划提出,“十三五”期间,新建、改扩建10万座旅游厕所,主要旅游景区、旅游场所、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,实现数量充足、干净无味、实用免费、管理有效,中西部地区旅游厕所建设难题得到初步解决。
推动简化签证手续缩短签证申办时间
规划提出,推动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简化签证手续、缩短签证申办时间,扩大短期免签证、口岸签证范围。
全国省会城市至少开通1条旅游观光巴士线路
规划提出,完善旅游观光巴士体系,全国省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至少开通1条旅游观光巴士线路。全国重点旅游城市至少建成一条自行车休闲绿道。
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部建成生态停车场
规划提出,开展绿色旅游景区建设,“十三五”期间,创建500家生态文明旅游景区。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部建成生态停车场,所有新修步道和80%以上的旅游厕所实现生态化。
实现高等级景区退出机制常态化规划提出,强化A级景区复核和退出机制,实现高等级景区退出机制常态化。
到2020年建设2000个自驾车旅居车营地
规划提出,加快发展自驾车旅居车旅游,加快营地建设,到2020年建设2000个营地。 □据央广网